第一次看到Ochre的作品,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干净”的感觉。简洁的造型线条、一致的色调搭配、大面积的留白,这些特征塑造了Ochre的核心——低调之美。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三位女性设计师从不受限于单一的概念。在Ochre身上,低调之美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充满复古奢华感的沙发、当代设计风格的不对称吊灯、运用皮革和金属制成的“硬汉风”把手……设计师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低调之美”的各个切面。
这种低调雅致的魅力,贯穿品牌的作品,同时充分体现在Showroom的设计中。比如Ochre位于纽约的展厅,整体应用了品牌经典的灰色调背景,大面积的玻璃不仅保证了采光,同时,让室内的作品与室外的自然产生互动。
成立24年来,Ochre的作品出现于各大国际主流展览,包括London Design Festival、Milan Design Week、Basel Art Fair、Clerkenwell Design Week。三位女士设计师对每一次参展,都会谨慎仔细地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如Milan Design Week期间,品牌会与米兰知名买手店及艺术馆Spazio Rossana Orlandi合作,在绿林掩映的小楼中展现灵动低调之美,达到场地与作品相得益彰的效果。不仅如此,Ochre并不将自己局限于主流展览,品牌还曾两次参与Monaco Yacht Show,在碧海蓝天下为帆船运动带去别致优雅。
坚持初心,有机发展。OCHRE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及简洁优雅的设计语言,使品牌成为了那些追寻低调魅力者的心头挚爱。这种独特魅力,源自三位设计师的优雅审美,源自她们对美和设计的不懈追求,更源自她们从不受限的人生哲学。
在创始人Bibby心目中,学习新技术和探索新材料,是设计工作中最令她着迷的部分。同她一样,Macdonald和Fouchardière同样享受与英国最优秀的匠人、专家们一起,研究设计中应用的材质、科技与工艺。这份二十年如一日的激情,确保Ochre的作品拥有精美细腻的材质和无与伦比的工艺,在极简的造型中透露出低调奢华的质感。
例如Seed Cloud系列就运用了手工失蜡铸造工艺,以确保青铜的细腻纹理。这种工艺步骤复杂,考验匠人的耐心与严谨,耗时超过两个星期。在此基础上,Ochre将古老的手工青铜工艺与现代隐藏式LED结合,呈现独特的当代精品。既保留了传统美学的精致优雅,又带有现代科技的灵感。
对自然的热爱是三位设计师共同的特点。她们之中,Bibby为了欣赏到田野美景,选择住在小镇一幢1930年代的红砖房中。而Fouchardière更直言希望能长居山间。她们欣赏自然的丰富变化,将这些因素融入设计之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皆是她们的灵感之源。
设计师还曾以紫貂、驯鹿、天鹅和豹子为灵感设计家具,但有趣的是,她们做到了真正的解构灵感,你很难直观的在作品中感受到这些动物,但动物的某一些特性确实又若影若现地出现在色彩之间。比如,“黑貂凳子”利用手工染色的意大利马鞍皮制成,表现了细长的身形和油光水滑的皮毛感。
Ochre将多元的灵感,都蕴藏于简约的造型中,避免了设计上的复杂与繁琐。设计师通过这些设计表达对自然与光阴的尊重,展现出贴近自然、低调舒适的生活态度。而考究的工艺与选材,确保其作品经得起细致的观察与欣赏,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与考验。
低调二字,似乎贯穿Ochre的方方面面,但随着逐渐深入地了解品牌,低调背后的“激情”渐渐显现。正如简洁的设计背后,饱含丰富的自然灵感和不懈的材质研究。低调的“淡”,背后蕴涵着“浓”。
这种“淡”与“浓”的概念,也体现在具体的产品中。在“低调之美”的主旋律下,Ochre的作品也常常有着丰富的色彩选择,鲜红、亮黄、嫩绿……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颜色的踪影。神奇的是,这些鲜明的色彩被很好地融入进内敛的主色调中,摆脱了过于跳脱的感觉,显得生动而高级。
品牌因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简约的产品设计,常出现于媒体报道中。但不难发现,三位设计师本人并不热衷于出现在聚焦处。对她们而言,与其拥有曝光所带来的高知名度,不如享受与知己面对面的亲密交流。正因如此,在媒体面前十分低调的三人,将自己生动的一面留给了生活中的好友们。她们经常在Showroom中举办活动和派对,欢迎所有享受设计、理念共通的朋友参与其中。这种频繁的ShowroomParty也成为了品牌一个独特之处。
Ochre创立24年来,一直追寻低调之美,其作品拥有简洁的设计、和谐的比例、奢华的材质与精湛的工艺。被称为“追寻低调魅力者的梦中之地”。HOUSE OF WANG欣赏三位设计师打破界限、充满激情的态度,推许品牌优雅低调的当代美学内涵。
"OCHRE is proud and excited to start an exclusive collaboration with HOUSE OF WANG and to introduce our European made lighting and furniture collection to the Chinese market."
——Joanna Bibby, Harriet Maxwell Macdonald & Solenne de la Fouchardière